在配音当中,尤其在长篇配音当中,存在着一股内在的力量“暗涌”。就像在大海上,我们常常会看到随风而起的浪花,但却很少得见由于地壳运动而产生的暗涌。这种表面看似平静的巨大波澜,带给我们的将是海啸般排山倒海、势不可当的惊涛骇浪,它甚至具有某种毁灭性。
当然,这只是在精神层面对语言的一种形容而已,只是一个比喻,在现实的配音中可能并没有这么波澜壮阔。只是想说明的是咬文嚼字、抑扬顿挫充其量是装饰语言的朵朵浪花,而真正的心灵涌动,那种发人深省、直指人心的力量才是隐藏在语言深处的暗涌。
这股力量一定来自于大海深处,绝不是海面的表层。就像语言的波澜,也绝不是字句之间的技巧浪花,而是来自深层意向的能量。段落与章节间的涌动,看似在平静而缓慢地推进,但一旦遇到与听者心灵共鸣的大陆架,便会立刻掀起惊涛骇浪,将一切听觉与审美的堤坝摧毁,呼啸翻腾,一泻千里。这就是语言所应有的内在力量,它的原动力来自于灵魂深处的震颤。语言的内在之力就像海啸,在爆发前一定是先向后退的,向自己的怀抱收拢的,然后在不经意的时候呈排山倒海、以势不可当之势,吞没一切。
比如汶川大地震时,一位老者用双手将自己女儿的尸体从废墟中扒出后,他面无表情地跪在女儿面前,自言自语地拆说着与女儿经年的往事,没有大喊大叫,没有声嘶力竭,甚至没有一滴眼泪。但这看似平静的语言在此情此景下,足以击溃听者情感的防线,撞破眼泪的闸门,刺中灵魂的神经,使听者在瞬间反思人生真正的意义。这才是语言当中真正的暗涌,这才是语言真正值得研究的课题,而绝非是技巧层面的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