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755-33276010
当前位置:首页 > 配音文稿 > 纪录片解说词

纪录片地藏之光配音文稿

发布时间:2021-09-26 13:12:33 来源:https://www.yywpy.com 作者:小优 查看次数:886 次


大约两亿年前,地球板块移动,古杨子海迅速干涸,宇宙神秘的力量因缘聚合,地壳隆起,挤压出喜马拉雅山脉和遍布各地的一座座奇峰峻岭,悬崖峭壁。


今天,地处安徽省池州市的九华山,便是古人号称的九子山,它是远古时期大自然造山运动时鬼斧神工的惊世杰作。如果我们用一个字来形容九华山的魂,那就是“翠”。朝朝暮暮峰顶云雾缭绕,山下则是碧树葱葱。九华山兼容了北国的雄勃,江南的妩媚。


神奇的山川美景,必然吸引名士的目光。唐朝天宝年间,也即公元754年,诗仙李白与友人聚会于此。

他们听松涛、观飞瀑、登奇峰,咏出了:“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的著名诗句。从此,九子山得以定名为九华山而闻名天下。


自李白游山之后,慕名访问九华山的文人骚客络绎不绝。汤显祖、魏源、袁枚等无数文人皆曾深入游山,他们用审美的眼光,艺术的妙笔,或歌或咏,或书或画,为九华山的自然风光又增添了浪漫的人文光彩。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惊叹九华“奇峰一见惊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宋代王安石赞誉:“穿越千万水,雄奇此山兼,盘根虽粗壮,其未乃修纤。”而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则两居九华,深感:“何人不道九华奇,奇中之奇人未知。”


随着现代社会交通的便利,更多的艺术大师和丹青高手于右任、张大千、刘海粟、黄宾虹、李可染等泼墨挥笔,恣意抒怀,将九华山的自然壮美又升华到更高的境界,令人神往,令人遐思。


天下名山皆丛林,九华山的壮美和神秘,江南温润的气候和湿度,自然吸引了潜心修行的出家人。据史料记载,佛教最初传入九华山,始于东晋隆安五年,即公元401年。有一位天竺僧人杯渡,孤身一人来到九华山。他于崇山峻岭中依飞瀑搭建了一座茅庵,潜心修心,也为山下信众传经布道。虽然当时信众甚微,但却为九华山后来成为佛教道场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


九华山真正成为佛教的道场,应该源于隋唐,这与当时佛教兴盛,佛理研究百花齐放,影响力远远传播海外息息相关。

我们知道,中国四大佛教名山普陀山、五台山、峨嵋山,上面所供奉的菩萨都是依据佛经记载塑造的形象,但九华山上供奉的菩萨除了佛经所记的之外,主要供奉着一位300年前从异国到来的僧人。


他就是新罗国的王子金乔觉。唐开元末年金乔觉奉命入唐研习大唐文化,当他领悟了“有求皆苦,安住当下”的哲理后,悄然落发,皈依佛门。金乔觉在九华山潜心修行,传播佛法,直至贞元十年99岁时无疾坐化。因为他生前所取法号和古印度地藏菩萨相同。依据金乔觉生前的法号和高洁的德行,特别是他入寂后出现的肉身三年不腐,骨节清脆有声的奇异现象,人们认为金乔觉就是地藏菩萨在九华山的应化,故而大家不约而同的都称金乔觉为金地藏。九华山也从此因为金地藏得道显异而闻名天下,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关于古地藏菩萨的由来,民间流传着好几种不同的说法。按照佛经记载。地藏菩萨诞生于古印度,是大乘佛教中的一员,之所以称谓“地藏菩萨”,从字面上直观的理解,地,为万物赖以生存的广垠大地,藏,是宝藏。而菩萨,是梵语“菩堤萨埵”的简称,意指觉悟众生。释伽牟尼佛在《本愿经》中讲了四个故事,生动的阐述了地藏菩萨的身份和他的品格。


第一个故事是释伽佛告诉文殊菩萨,地藏菩萨在无穷久远的过去世中是一位富有的大长者的儿子,他请教佛祖怎样才能具有千种 福业、庄严美好的形象?佛祖告诉他,如能在久远的时空中为救度一切众生而努力即可获得瑞像并且成佛。大长者的儿子便立下誓愿,要为一切六道轮回中犯罪受苦的众生因势利导,教育他们摆脱无明,当众生得到解脱后自己方才成佛。


释伽佛的第二个故事是说在过去不可穷尽的大劫之前,有一个善良的婆罗门女子,她的母亲名叫悦帝利,因为相信邪道,轻视佛教三宝,很早即寿终死去,魂魄堕落在无间地狱之中。孝顺的婆罗门女感念母亲养育之恩,便将房产变卖,以所得钱财购买鲜花去寺中供养诸佛和鬼王。

由于婆罗门女一片孝心积累的功德,悦帝利得以渡过了苦海,脱离地狱。婆罗门女从此发愿在未来的无穷大劫中为一切受苦的有罪众生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得到解脱。

释伽佛说,那个鬼王就是现在人们认识的财首菩萨,而婆罗女便是地藏菩萨。


释伽牟尼佛第三个故事是对自在王菩萨说的,有位小国国王,他与一个邻国的国王一同研习十种善行。小国国王说希望自己早日成佛,然后去救度造业作恶的人。而邻国国王却说要先让众生解脱苦厄自己再成佛。这个国王就是地藏菩萨。那个小国国王则是“一切智成就如来。”


释伽佛讲的第四个故事是说在无量劫之前有一个叫光目的女子,她的母亲生前爱吃鱼虾龟蟹,死后堕入地狱。光目女为了救脱母亲供奉所有钱财请人敬塑佛像虔诚供养。

后来她家中的婢女生下一个男孩,男孩告诉光目自己就是她的母亲,全凭自己女儿的修行获得了力量得以转世,但只能活到十三岁。为了让母亲永远脱离苦海,光目女就对一位阿罗汉发誓,在无尽百千亿大劫中一定要救拔所有世界中的、地狱中的罪苦众生。这位阿罗汉就是我们现在所供奉的无尽意菩萨。而光目女则是地藏菩萨。


这些故事当代人听起来觉得只是个美丽的神话,甚至觉得荒诞。但对于古人来说,他们没见过飞机、火车,没用过手机、电视,更不懂什么是量子、黑洞、引力波,构思出这样的故事想象力已经十分浪漫。至少寄托了他们对孝敬母亲这种美好品德的憧憬和赞美,对于报恩情怀和崇高理想的一种物化表达。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没有神鬼和特异功能。

但是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量子卫星的上天,许多科学家才明白,把意识放到分子态、量子态去分析,可能也是一种物质存在。那么,古人有关地藏菩萨的许多神话故事就不难理解了。


九华山供养的金地藏,千百年来,人们都是俗成的认为,是地藏菩萨应化重生来到中国的,是确有其人确有其事的。

除了释伽佛说的故事之外,关于地藏菩萨民间还有一些说法。


有人说,地藏菩萨其实是阎罗王,主宰幽冥界,他的任务是教导和监督众生弃恶行善,自净其意,努力探索人生的解脱之道。人间佛教一直认为,无论天堂还是地狱,其实都存在于人们的心中。你行善积德,服务社会,心中就明亮,就是在天堂。你鬼鬼崇崇,干尽坏事,心里就阴暗,就是在地狱。


解说:还有人说,佛祖涅盘之后,地藏菩萨受佛祖嘱托,在未来佛弥勒降世之前,代理他主持工作,教化众生。地藏菩萨有如此之大的权力和能力,信徒们当然发自内心恭称他为“大愿王“。地藏菩萨也不辱使命,发出了不可撼动的誓言:“众生度尽,方正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他的品行,就像一道亮光,不断照进人们的心中,提醒和引导人们牢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孝顺父母是做人的前题。地藏菩萨就是一位行孝父母的楷模,金乔觉在九华山修行时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据传,金乔觉的母亲得知儿子在大唐出家的消息之后,悲喜交集,立刻从新罗赶到九华山,以亲情哀求儿子还俗回国。金地藏忠于佛法,恪守誓言,不为所动,反而劝说母亲也脱离红尘。他留下母亲住在化城寺边的一座尼庵里安度晚年,早晚问候,四时照顾的做法,充分说明孝道是佛法的基础。孝顺长辈是做人的前提,一个连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是不可能爱护众生的。


佛经多次强调了这一点。释伽牟尼成佛之后说法49年,他讲完《法华经》后即升到仞利天空为自己的母亲说法三个月,说的法就是《地藏菩萨本愿经》。当然,地藏菩萨说的敬孝并不止于世俗的孝敬一已生身父母。《地藏菩萨本愿经》中所指的孝道是六道众生皆为父母长者,这是广博的大孝,是视天下父母皆为天地、师长、诸佛的广孝!所以说,地藏菩萨是一位胸怀大爱的孝子,《地藏菩萨本愿经》则是一部孝经!


社会生活离不开金钱,社会阶层一定有贫富之别。关于地藏菩萨民间还有一种流传,说他和商人有着不解之缘。所以历朝历代,许多商人都对他顶礼膜拜,以求生意顺风顺水,甚至能发发偏财。可能这是与古地藏菩萨是大长者之子,而大长者译成汉语就是商会会长的意思有关吧。被称为金地藏的金齐觉是国王的儿子,当然有钱,他到了九华山还得到了地主闵公慷慨赠送的土地。这些因素,促使商人们对号入座,形成了地藏可保佑发财的共识。但你如果仔细研究一下金乔觉的生平,就会发现,金乔觉并不这样想的!他一生努力修行,勤劳耕耘,恪守众林规则,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用实际行动告诉了人们,天上不会掉馅饼。做生意,要靠正智、正觉、正业、正念,诚信,才会发财致富。所以,教化商人修成正果,也是佛祖交给地藏菩萨的使命之一。


地藏菩萨教化众生的奉献精神是无我、无条件的。古代不空法师将地藏信仰的内涵做了简练的概括,就是“众生度尽,方证菩萨,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清代以后随着地藏信仰的普及,人们又增加了孝慈和奉献的内容。总结下来,大愿、孝慈、救度、奉献构成了当代研究地藏信仰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地藏菩萨难行能行,舍已为人的伟大精神,正是大乘佛教自利利他,自度度人的精神写照。


九华山供奉的金地藏一般都是沙门形象,而且个个都是美男子,这表达了人们对他的美好期望。殿堂里,广场上金地藏都是结跏跌坐,右手持锡杖,意指为了救渡众生,会随时用锡杖震开地狱之门。左手托宝珠,表示要努力满足众生美好的愿望,让光芒照亮人间。


关于金地藏,九华山地方誌还有一则动人的传说。他孤身一人入唐至九华山后,由于长途跋涉,身体极度衰弱,只有从新罗带来的一只叫做“谛听”的白犬陪伴左右,有一天,金乔觉饥渴难忍晕倒在地,白犬见状急忙进村,一口咬住一位名叫吴用之的村民裤管哀嚎鸣叫,吴用之会意之后,跟着“谛听”找到昏迷的法师,急忙将他救到附近的水口庙中。后人怀念法师,特地在水口庙原址上修建了一座九华行祠。而“谛听”,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也演译成一个吉祥物,是一只具有消灾避邪功能的通灵神兽。


   九华山还记载了一个美丽的神话。金乔觉卓锡九华山之后,地主闵公得知自己地界上来了一位和尚长年在一个山洞里艰苦修行。于是他就带着儿子一同去向金乔觉请教佛法。他们得到法师开示之后,心存感激之情,就问法师有何需求?金乔觉说,乞求一块袈裟之地用以建设道场弘扬佛法。闵公慷慨应允。谁知这件长宽不过三五尺的袈裟经金乔觉展开,顿时霞光万道,变得硕大无比,盖住了九子山的九十九个峰峦。目睹法师的神通,闵公欣然将属于自己的山林土地全部捐赠给法师。不久父子二人先后皈依佛门,拜金乔觉为师。现在立于金地藏右边的长者即是闵公居士,左边尊位上的年轻和尚即是闵公的儿子道明。


九华山有众多知名胜景,九华山祠,堆云洞,古拜经台,地藏洞,放生池,肉身宝殿,二圣殿,九子寺、神光岭等等,这些名胜,千百年来吸引无数香客和游人顶礼膜拜,流连忘返。其中,最古老也最著名的要数化城寺了。


金齐觉在九华山潜修到第16个春秋时,除了闵公父子外,很少有人知道他。至德初年,一位叫诸葛节的人结伴登九华山。他们望云海、登山路。一天,亲眼目睹了法师靠野菜果充饥,有时候只能以观音土掺少量米粒熬粥度日。诸譪节大为感动,号召山下居民集资建庙,很快建造了化城寺,这才结束了金乔觉在石洞中修行,茅舍中度日的清贫生活。


   坐落在山谷之中的化城寺,就象是旅途中的中继站,登攀九华山的人可以在这里停下来,修习戒定慧,积累资粮,然后再精神饱满的继续向前。所以很多人都把化城二字理解为地藏菩萨的化作之城,愿力之城。算起来,化城寺建好至今也千余年历史了。它为推动九华山成为中国佛教四大佛山做出了历史贡献。


单纯一座山,如果没有人娄文明的培育和滋养,无论风光如何奇艳。说到底还是一堆没有生命的无情山石树草。只有大自然的造化和人类文明结合起来,大山才有灵魂。


今天的地藏信仰已经深深植根于神奇的九华山,植根于佛教信徒乃至普通人的心中。无论你是否信仰佛教,也无论你是何种职业身份,当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追求某个目标时,常常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地藏菩萨,希望借助他的愿力,增强信心,减少阻力,实现理想。所谓地藏人人,人人地藏或许就是这个道理吧。


是的,人人地藏,地藏人人,在中国的大地上,几乎所有的寺庙中都建有地藏殿,都供奉着地藏菩萨。比如,江苏无锡的                ,就有一座千年的地藏庙,周边数十里的善男信女,每逢地藏节日 ,都会来此叩拜,寄托心中对地藏菩萨的一片敬意。


江西慈溪县有一座大觉山,山主突发奇想,把形似各位菩萨身形的大山都用混凝土浇灌上百米佛头,形成了人造佛山。而在大觉山的深处,有一个距今1700年的天然岩洞大觉岩寺,高约19米,宽99米,深50米,里面有天然的大雄宝殿、观音殿、尤其地藏殿,是一个宏伟庄严的空间,石洞里的金地藏塑像慈祥地注视着前来朝拜的信徒和游客,从心理上带给人们平和、安详和实现人生理想的愿力。


莲花佛国九华山是大自然造化的结果,更是几千年佛教文化、人文积累的成就。是人们认知了地藏精神和地藏文化的精要聚合。当我们了解了地藏菩萨在佛教中的地位和使命之后,摒弃民间迷信的色彩,站在宇宙美学的立场上移情思考,心灵之窗会豁然打开!用地藏菩萨的美德对照自己,难道不应该学习地藏精神?难道不应该学习菩萨为了人类更美好而无私奉献,利益别人的情怀吗?


赵朴初老人说过:九华山是我深深向往的佛教圣地,地藏菩萨是我深深敬仰,时时效法的崇高典范。

大德如此,况乎常人!

有幸沐浴在地藏之光中,让我们热情地拥抱美丽的佛国九华山,虔诚的致敬心中的地藏菩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