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755-33276010
当前位置:首页 > 配音文稿 > 纪录片解说词

苗族人文纪录片配音文稿

发布时间:2021-09-26 13:22:34 来源:https://www.yywpy.com 作者:小优 查看次数:915 次


   天刚蒙蒙亮,苗族同胞陶海金就要出发了,今天的目的地是老家镇雄。

   陶海金的爱人张志芬,今年三十八岁,小陶海金整整十岁,自走到一起,夫妻俩不离不弃,相濡以沫已经20多年。

   陶海金此行回老家镇雄,除了看望父母兄妹,还有一些事需要办理。

   芦笙,是苗族文化的象征,芦笙在苗族人民心目中是神圣的,珍贵的,家家离不开它。  

 

   1972年,在江川李家山24号墓,出土了一件器物,高28.2厘米,正面开5个孔,背面开1个孔,曲管上开一小孔并立一小牛,牛角长而内翘,长尾拖于地,显得娇小可爱,造型奇特,构思精妙,令人拍案叫绝,考古专家把它命名为立牛铜葫芦笙。


   阳春三月,天气依然阴冷,从昨晚开始,雨就下个不停。这样的天气,对杨正华老人来说,制作芦笙,最好不过。

   现在这把芦笙,再装上簧片,试音校音,就基本完工了。

   杨正华的家,在镇雄深山里。女儿已经出嫁,两个儿子外出打工,家里最值钱的,就是两头牛。

   杨正华的倔脾气,在村里是出了名的。正是这股子倔劲儿,让老人已经坚持做芦笙几十年。

    杨正华老人所在的这个村子,属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交界,有鸡鸣三省之说。

    临近中午的时候,天放晴了,经过两天时间,陶海金也回到了自己离别已久的家乡。

    随便试了一下音,老人就知道,侄子这把芦笙,问题是出在哪里。

    这个工具箱,是老人的传家宝,从他父辈开始,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

    侄子从远方回来,杨正华的老伴周正芝,自然要好好款待一番,仔细想了想,家里除了仅剩的一点点腊肉,确实没有其他好菜。

    镇雄农村,习惯吃包谷饭,怕侄子吃不习惯,老伴周正芝,又专门做了米饭。


    两天之后,陶海金的芦笙修好了。临近黄昏,是时候好好休息一下了。旱烟,是不善言谈的杨正华老人的最爱,烟雾中,没有人知道,老人在想什么。 镇雄的深山里,有一位老人,就是这样,做一项手艺,几十年,始终未曾改变。

   在中华大地上,只要有苗族人的地方,就有芦笙。逢年过节,他们都要举行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芦笙会,吹起芦笙、跳起舞,庆祝自己的民族节日,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苗族花山节。

     

    1999年5月1日—10月31日,中国政府首次在云南昆明世博园成功举办了20世纪末,全球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盛会——世界A1级园艺博览会。作为世界上唯一完整保留的世博会会址,世博园凭借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具原创性的园林园艺大观园独有的历史文化和景观价值,已经成为具有世界性、民族性、园艺性的会址文化遗产。

    而就在2016年6月10日,世博园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数千名来自云南各地和贵州部分地区的苗族同胞,齐聚一堂,共度花山节。


    花山节上,各地的苗族同胞,都选派出自己的歌手、芦笙吹奏高手,或者芦笙舞蹈队,同台竞技,展示了苗族同胞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苗家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仪式上,著名拳王熊朝忠,到场助兴,作为苗族同胞的杰出代表,一出场,即获得满堂喝彩。把花山节选择在世博园举办,充分体现出主办方对民族节日的重视,对民族文化的尊重。


   农历正月初一,正值中国的传统佳节——春节,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居住在云南文山马关的苗族同胞迎来自己本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花山节。


    一大早,苗族同胞从十里八乡的各个村寨,汇聚在花杆下。

“花杆”是踩花山的重要标志,一般选择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树,扎以鲜花,彩旗。

   定花杆的人,称花杆头,是大家公认的“好心肠的人”。花杆头必须在节日的第一个早晨,趁太阳出山以前把花杆竖好。

   “踩花山”这天,首先由“花杆头”向前来参加“踩花山”的人敬酒,祝福,随后宣布“踩花山”开始。


   花山节最重要的活动是倒爬花杆。爬杆者须背贴花杆,双手向上反扳,头朝下脚在上,谁爬到杆顶用的时间最少,谁就是“花杆王”。

   相传,在苗疆的一次保卫战中,突遭外部袭击,苗部落首领的九个儿子,为了把彩旗挂上木杆,通知部族成员出征迎战,遭到强敌的拼命攻击,有八个儿子都壮烈牺牲在木杆之下,剩下主帅“侬耍咪哆”,武艺高强,见八个兄弟都为把彩旗挂上,在爬上木杆的时候,就被射中头部而牺牲了,他急中生智,以脚朝上头朝下,即倒爬木杆的办法,把彩旗挂上了木杆,所有部族成员看到了号令,蜂拥而来,团结抗敌,取得了胜利。众部族为缅怀牺牲弟兄的大无畏、英勇献身精神,身着战衣,绕着八位弟兄的灵体,吹啊唱啊跳啊,场面哀婉悲壮,这场面,感动了天宫的百花仙子,她发誓“人间不能再有悲伤了”,于是下令送去人间欢乐,命万山鲜花全部开放,为八位战亡英雄祭行。后来,苗族人就选择了鲜花盛开时,载歌载舞,庆祝苗山繁荣昌盛,年复一年,人们就把这种活动称为花山节。


   花山节又是苗族青年男女相互倾吐爱情、定婚结友的美好时机。民国时期编撰的《马关县志·风俗志》就有如下记述:每到正月“踩花山”,山场一开,“众苗女,遥立场外,作羞涩不前态,有苗男子以油脂涂予长绳,两人拉其端围之,故作欲污女衣之状,诸苗女乃被迫入场,或三或五,相聚而立,倘若小伙子看中某一小姑娘,小伙子便撑一小花伞覆罩小姑娘,而女的也以自己千针万线,亲手绣制的花帕、包头回赠。


    2017年4月1日,2017中国·四川兴文(国际)苗族花山节隆重开幕,来自北京、湖南、贵州、云南、重庆、四川,以及兴文本地的苗家儿女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度节日。

   当天上午,参加盛会的苗家儿女参加了苗族盛装巡游大展示,在欢快的鼓点、悦耳的芦笙曲调中,巡游队伍从石海广场,沿苗家新寨,一直巡游至光明新城市民广场。

   11时30分,花山节最为庄重的“祭花杆”仪式举行。五彩缤纷的花杆下,祭师唱起了祭花杆歌,6位德高望重的苗族长老点燃香烛,杀鸡敬酒,虔诚祭祀。随后,按照习俗,苗族长老带领苗家儿女们肃立花杆周围,共同向花杆行礼、敬献苗家美酒,祈求新的一年人丁兴旺、风调雨顺。祭祀活动结束后,苗家小伙吹起芦笙、苗家姑娘跳起舞蹈,上千人同跳花山舞,将活动推向了高潮。